生活 Life點點滴滴 Everything Else

【醫學生の日誌】一階醫師國考 | 如何準備、考試當日的心路歷程與心靈雞湯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自從考上後醫,時光匆匆兩年過去,一轉眼就來到一階醫師國考(114-2)了!😱

當初備考前,聽了很多學長姐分享自己的備考方法,受到許多鼓勵和啟發,因此我決定也把自己的備考方法和心得分享給同樣在習醫路上奮鬥的後輩們,祝大家都高分通過、金榜題名!🎉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Fauzan Saari on Unsplash

無論醫學系、後醫系,大家應該都會面臨「明明課還沒上完卻感覺現在立馬就要開始準備國考不然讀不完啊!」的糾結,時間分配於是變得格外重要——

要寒假就開始讀?最後一學期的課業有過就好?邊唸課業邊準備國考?課業繼續保持,國考等學期結束再說,反正給我一個月我就能撐起第一頁?!(沒有,我不行🥹)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Lukas Blazek on Unsplash

看著身邊朋友早早開始、哪一科已經讀完了、哪一科又二刷了,你可能會很焦慮;但你必須記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步調,重點不是「趕快讀完」,而是「找到令自己舒適的配速,讓知識好好固著在腦袋裡」

那我是怎麼分配讀書時間的呢?簡單概括:課業為主,國考為輔,直到學期結束才全力衝刺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Unseen Studio on Unsplash

堅持學期間還是以課業為主,是因為我的在校成績有達到自己滿意的標準,不希望最後一個學期功虧一簣,所以還是很認真上課~

另外,我認為最後一學期上的東西國考也會考,所以認真讀不會吃虧,尤其公衛!我完全抱著「我就唸這麼一次,好好讀書吧!」的決心在上課,甚至比其他 block 都認真!🤣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至於學期間國考為輔的部分,主要是利用當日學期進度已讀完 but 還沒到睡覺時間,或是吹頭髮的空檔,看看生理、生化,奠定基礎;藥理則是跟著子翔藥理的上片時間讀(後面會詳細分享我各科所使用的資源和準備方法)

學期結束後的「全力衝刺期」,我把時間分成「讀書」「刷題」兩部份,分別用了 31 天和 14 天。會把這兩個拆開是因為我喜歡先把書讀完,再把考古題當正式考試來訓練手感,如果你跟我一樣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行程表~

學期結束後的「讀書」(黃底)和「刷題」(紅底)的時間分配,每天的科目是按照我自己覺得當天可以應付的份量去安排,星期日留白作為緩衝(in case 之前有進度落掉),或隨機刷題目,後面會詳細說明確切用了哪些資源(不知為什麼圖有點模糊QQ請見諒)

如果你喜歡先寫考古題抓方向的話,當然也可以先寫,不過那是另一個流派的作法,我這邊就沒有什麼心得可以分享了~

☀️ 實戰錯題:5/31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學校上課講義 & 錄影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老趙、奕翔的解剖筆記

身為必須看3D圖譜+Complete Anatomy 才記得住的人,我雖然買了最新版本的老趙解剖,但看了幾頁以後發現自己小小的腦袋裝不下中文名詞,讀起來成效不彰,於是毅然決然打開之前學校老師的上課錄影!(偉哉負責錄影的同學們🥳)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Complete Anatomy
大一上解剖就使用過的解剖app,雖然要課金但可以幾個朋友們一起分,對解剖學習幫助非常大,很值得

學期間,老師在教大體解剖、神經解剖的時候,我就覺得老師教的很好,即便有不懂的地方也是多聽幾次、多翻幾下 Complete Anatomy 就有機會好好吸收;如今準備國考,我認為再回去看自己已經很熟悉的講義也不錯,更能加深印象、融會貫通。

在衝刺期間,我安排一天刷3堂上課錄影,時長約6-8小時,如果開兩倍速就可以壓在3-4小時,不熟悉的地方再停下來好好研究圖譜、Complete Anatomy 即可。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解剖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針對複雜的血管圖、神經圖,如果像我一樣容易混淆的話,可以自己畫畫圖,因為在畫的時候必須不斷對照圖譜、確認位置,所以畫一遍基本上就記起來了!

大體解剖的部分,我只有針對很複雜、很愛考or自己一直忘記的東西另外畫圖、整理成筆記,例如胸腹腔的血管圖、臂神經叢圖、生殖系統的同源器官對照表等等。

神經解剖的部分比較耗腦力,所以我一天只安排2堂上課錄影,同時一邊整理自己的「神解筆記」,把結構、路徑、功能等等全部整理成自己看得順眼的樣子😚 雖然要耗費很多很多時間,iPad 也常常一個早上就快沒電,但筆記整理起來真的看得心曠神怡啊啊啊啊!😌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神解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神經解剖筆記的冰山一角

☀️ 實戰錯題:2/5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學校上課講義 & 錄影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老趙、奕翔的解剖筆記

雖然胚胎只有5題,但通常不會考太刁鑽,好好讀一遍可以掌握到一些分數!

和解剖一樣,我選擇回去看以前學校的上課錄影,因為喜歡彩色圖、老師找的胚胎發育影片,也比較熟悉自己研讀過的上課講義。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我會再自己去 YouTube 找影片來看(畢竟胚胎比玄學還玄🙂)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胚胎
YouTube上真的有很多很棒的影片,看過以後對胚胎的摺疊、發育更有感

☀️ 實戰錯題:2/10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考古大法,寫錯就回去翻以前上課講義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老趙、奕翔的解剖筆記

組織其實有一點點被我放掉了,因為老趙我看不習慣,如果像解剖那樣從頭看學校上課錄影又太多東西,CP值不高、腦容量不夠,於是我最後採取的手段是考古大法——遇到不會的、印象模糊的觀念,就回去翻上課講義,把那個部分的內容看熟,勤勞的話就做筆記,懶惰的話就把內容記在腦子裡~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組織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組織學的相關筆記,大多是考古題常出現的觀念

不過,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我會把以前「組織實驗課」的錄影和切片看一遍。我有看了前幾個 block 的,但礙於時間緊迫,後面沒有看,雖然如此,我覺得有看切片印象更深刻,推薦!👍

☀️ 實戰錯題:8/27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何宣生理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我才疏學淺,除何宣以外還真不知道有什麼🥹)

生理跟著何老大不會錯👍 如果真的有聽不懂、不確定、覺得怪怪的部分,我會再去 Google,或翻以前上課講義,好好鞏固相關概念。

何宣生理課本,我用的是前人傳承下來的超讚傳家寶,裡面有學長姐寫的漂亮筆記,我自己幾乎沒為生理動過筆,實在棒棒噠~😆(不過可能也因為這樣,我的生理錯題一直降不下來🥲)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生理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生理學的相關筆記,大部分是我一直錯的觀念,或是一直想不通的部分,就會另外做筆記,加強印象

☀️ 實戰錯題:7/27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觀念生化題庫、自己後醫備考的生化筆記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Winner

後醫的朋友們應該在準備後醫的時候,就已經把生化背的滾瓜爛熟、分生像呼吸一樣信手拈來吧?(我說的是其他強者,不是我本人🫠)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生化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之前準備後醫考試時的生化筆記,這時候又派上用場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生化的記憶早已若有似無,但稍微提點一下又會想起許多美好回憶(?),那麼我很推薦直接刷題庫,有詳解的那種,用題目、詳解來喚醒沈睡已久的生化記憶,效率很高!

面對必讀的代謝路徑,例如糖解、TCA cycle、DNA複製、轉錄轉譯這些,我會再整理筆記,或是翻看以前後醫備考時的筆記,加深印象。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生化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做考古題的時候寫道很多酵素動力學的題目,所以特別做了筆記,不過最後好像沒考出來?XDD

☀️ 實戰錯題:6/17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高醫TOC、學期間自己整理的筆記、高醫老師的黴菌國考複習表格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FC

微生物部分我自認讀得很認真,考古題練習時成績還不錯,但到了實戰就錯比較多,體感有很多很細的考題😭

我的細菌和病毒是一邊看高醫的國考複習講義 TOC,一邊自己做筆記,同時併入之前學期間的筆記,真的有認真(給自己一個讚👍)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微生物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我喜歡把所有微生物整理到一份制式化的表格裡,表格項目包括致病原、基本資料、生長條件、感染途徑、致病機轉、檢查診斷、治療預防等等

無論細菌還是病毒,都有很多「分類」類型的題目(e.g.誰是G(-)、誰的毒素耐熱、誰要用特殊的培養基、誰用節肢動物傳播、誰有套膜、誰正股誰負股),所以我整理了相關筆記,還自創各種口訣幫助記憶~ 口訣真的超好用,很推薦大家在此發揮台灣人的諧音梗超能力!

黴菌的話,我是用考古大法,有寫到不會的,就拿出老師給我們的愛 aka 黴菌國考複習表格,把相關重點看一看,放進腦子裡(不排除放進去的東西會再度消失哈哈哈)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微生物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老師給我們的愛,黴菌大表格,超好用~

☀️ 實戰錯題:1/11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高醫國考複習班教材、考古大法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FC(嗎?)

免疫和微生物、藥理、病理有些地方相輔相成,所以我看了高醫國考複習班的教材,把老師抓的重點讀熟(包括各種免疫分子誰分泌的、效果是啥,淋巴細胞的成熟過程等等),其餘不足的部分則使用考古大法,遇到錯題除了看陽明詳解外,也會Google 或回去翻以前的講義。

(咦免疫好像就這樣欸,好少🤣)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免疫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免疫筆記,包括B、T cell分化成熟過程的機轉和差異

☀️ 實戰錯題:2/7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郭乃榕學姐的蟲蟲大表、考古大法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FC

當初 block 上寄生蟲的時候,我記得自己背得很痛苦,怎麼記怎麼忘;再看看國考的題數,總覺得能考的細節太多,能記住的重點太少,最後我決定把精力投入在蟲蟲大表,把裡面的重點好好記住,再搭配考古題和口訣

寄生蟲用口訣記憶真的很有效,無論是蟲蟲大表還是自創口訣,幾乎能秒殺一半的題目!(特別細的討厭題目就沒辦法了🥲)

☀️ 實戰錯題:5/15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用Winner讀生統、學期好好上課、考古大法、通靈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不確定,可能FC?

寫完前幾年(109~114-1)的題目,我覺得公衛的題目應該是設計來讓大家提高分數的,很多常識類、語意判斷類的題目,就算沒學過也幾乎可以判斷出答案。

不過到了我們這次(114-2)好像就⋯⋯方向變了?😅 不知道之後考試方向又會如何。我覺得能夠用讀書來把握的只有生統,畢竟它是一翻兩瞪眼的東西,把各種檢驗法、研究法、公式等等背起來,分數應該十拿九穩;另外可以記一下食安、中毒相關的東西,這部分也很愛考。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生統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公衛部分只有生統比較能準備,所以相關筆記我也focus在檢定法的比較和背公式上

☀️ 實戰錯題:5/25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子翔藥理、學期間自己整理的筆記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國防藥訣

大推子翔藥理!🤩 子翔的講義分類明確、表格精簡,還有很多搞笑的口訣,如果已經複習完生理再來看子翔,能夠很快上手。

>> 相關網站:子翔藥理(點我去

不過,因為編排的邏輯,同一種藥如果有多種機轉、功能,就會出現在子翔藥理的不同章節,而我小小的腦袋無法接受一支藥出現好幾次、每次都不同身分(你搞得我好亂啊!😫),所以我會在上完子翔的課後,自己把藥整理到一份制式化的、我看得習慣的表格裡,而表格內的一行 data 就有包含這支藥的所有資料。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子翔藥理
如果學校有跟子翔藥理合作的話,是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免費觀看線上課程的!若想要隨時隨地觀看課程,也可以課金,算是蠻值得的投資~

除此之外,學期間上藥理學時,我也有自己整理筆記,用的是同一份制式化表格!所以我也把學期間的筆記併入子翔教材的筆記中,互相補足彼此缺少的部分,再自創更多口訣(對,我幾乎給每支子翔有提到的藥都編了口訣,諧音梗的功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時間不夠(光是合併子翔&以前的筆記就花了非常多時間!)、腦容量也沒太多,我就沒多著墨國防藥訣了;不過,寫考古時如果發現陽明詳解中提到國防藥訣裡不錯的口訣,我也會把它寫到自己的表格筆記中。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藥理筆記
【圖片故意做了模糊處理因為我害羞】我喜歡把所有藥都整理到制式化的大表格,表格主要是用子翔藥理中的分類去撰寫,項目包括藥名、機轉、適應症、禁忌症、副作用、特別注意事項等等

☀️ 實戰錯題:7/25
✏️ 我使用的備考資源:考古大法、學期間自己整理的筆記、北醫方學長的病理筆記
📖 其他常見備考資源:老趙

之前聽學長姐分享國考經歷,10個有10個說病理CP值不高、不要投注太多時間,所以我一開始就決定使用考古大法,錯了的概念就去翻自己學期間做的病理筆記,或北醫方學長的病理筆記,能記多少就盡量記。

很多人說病理越考越簡單,我沒什麼特別感覺,反正考基因變異我一樣不會QQ(真的好難記⋯⋯)但至少有看過有印象,寫考古題錯幾次就看幾次,不要氣餒,看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Lucrezia Carnelos on Unsplash

前面提到多次的陽明詳解是個超棒的東西,裡面很多偉大前輩整理的表格、精簡化的筆記、超酷的口訣、神奇的記憶法,全部都是寶!

>> 相關網站:陽明詳解官網(點我去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陽明詳解
直接Google「陽明詳解」,就可以到官網去下載歷年的詳解,很方便

這是我們班的大神同學自製的醫師一階國考刷題網站,超佛超神,大力推!除了考前14天抱著它實際演練考古題,在複習階段時,只要有時間,任何零碎的時間,我幾乎都會打開這個網站刷個兩題!

>> 相關網站:醫師一階國考測驗系統(點我去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刷題網站
本班大神同學製作的刷題網站,可以用各種方式刷題,即便時間零碎也不成問題!

考前14天,是我衝刺期最後的「刷題」階段。我按照考試當日的日程表,一天練一份的考古題,早上寫醫學一、下午寫醫學二,寫完後就抱著當年度的陽明詳解,一題一題仔細讀(除了一些已經很熟或很直觀的題目),如果讀詳解還是覺得不夠,我就再回去翻相關的講義、筆記,或 Google 查資料。

如此反覆,我總共做了7份考古題,終於迎來決戰日。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用大神做的刷題網站練完每份考古題,我都會紀錄錯題數,最後做成了這個表格,回頭看,我的最終成績幾乎就是歷年考古練習的平均,由此可見考古題確實是一個實際成績的重要預測指標!

(以下是我考試當日的心路歷程,一不小心就放飛自我寫成日記體了,大家有興趣再看就好🤣)

考試當天,我帶著文具、證件、考試通知書和一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興奮的心,來到了考場。

因為怕下雨、塞車,我們在表定準備時間(08:40)的半小時前抵達考場,一邊熟悉環境,一邊最後抱抱佛腳。

在正式考試之前,有約5分鐘的系統練習時間,讓你熟悉電腦上的考試介面。我一邊練習,一邊跟向偉大的神秘力量祈禱,心裡同時感到忐忑和平靜,是個非常薛丁格的貓的狀態。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Nguyen Dang Hoang Nhu on Unsplash

醫學一考試正式開始。原本自信滿滿、摩拳擦掌,卻在頭幾題解剖就踢到鐵板;明明是很基本的、看過無數次的題目,實戰當下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以為已烙印在腦中的圖譜,接二連三的不確定打擊著我的信心;後面的題目越寫越抖,生理好怪,生化更難,似曾相識的題目就像在家裡附近的超市遇到不熟的小學同學,你看著他的臉,他盯著你的眼睛,你們覺得彼此面熟,卻誰也叫不出對方的名字、不確定對方是否還記得自己,只能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微笑、點頭,然後擦身而過。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SEO Galaxy on Unsplash

看著那些有點印象卻想不起正確答案的題目,我心裡慌張,同時感到氣餒和好笑。時間一點一點過去,在剩下不到15分鐘時,我終於把試卷寫完,心灰意冷地從頭檢查解剖。印象中我改了兩題,有點忘了哪兩題,也不確定是否改成正確答案。

醫學一考試結束時,我心灰意冷地想:「啊,結束了,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好在身處同個考場的朋友們互相加油打氣、聊聊不重要的幹話,情緒才稍微緩和過來。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Count Chris on Unsplash

兩場考試中間有約2小時的休息時間,我準備了麵包、真空包裝滷蛋、一些口糧和裝在保溫杯裡的咖啡當午餐。在考場教室外面,邊吃邊欣賞校園內的風景,讓腦袋休息一下,放鬆筋骨。休息夠了,便拿出 iPad 再抱一下佛教,然後迎來第二場考試。

我習慣從頭開始寫醫學二,因為微生物、免疫一般都能拿到不錯的成績;沒想到這次(114-2)的出題老師是個小調皮,直接把微免題目的細緻程度拉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從第1題到第20題,沒有一題完全有把握,全部刪到二選一,一題花費超過一分鐘,一個小時過去,我居然還寫不到50題!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nay W on Unsplash

心裡慌得無法自拔,繼續掙扎著寫題,同時計算著如果前面寫的全部都錯,我還剩多少錯題空間、醫學一又留了多少錯題空間給醫學二;身體發燒似地由內而外發燙,腦袋昏昏漲漲,眼睛死死盯著螢幕,表情大概是心如死灰的慘狀吧。

好不容易熬到公衛,沒想到考了許多沒見過的純記憶題,完全無法推理!一翻兩瞪眼的題目瞪著我,我也瞪著它,手指放棄掙扎地隨便選了個答案,心裡又開始覺得荒唐搞笑了。過去兩三個月的訓練到底都去哪裡了?變成頭髮長長了?化成💩拉掉了?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Shahmie Mahmoud on Unsplash

不幸中的大幸是,公衛題因為沒得推理,猜猜樂很快就猜完了,剛好剩下50分鐘寫50題藥理和病理。藥理的出題方向和往年不太一樣,考機轉居多,勉強靠著口訣和記憶撐過去;病理則和往年寫起來的手感差不多。

大概剩10分鐘時終於寫完整份試卷,草草檢查了幾題做了標記的題目,然後——

分數突然就蹦出來了啊啊啊啊啊!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Nik on Unsplash

太刺激了,太驚嚇了,當下腦袋還在嗡嗡響,完全反應不過來螢幕上的幾個數字代表什麼,只能趕緊用顫抖的手抄下自己看到的東西。30秒後(或許更久,但體感只有30秒),畫面跳轉,回到了一開始的登入頁面。我看著在計算紙上寫下的幾個數字,確定沒有把「錯題」和「得分」看反(如果看反的話我還真的不知道自己讀書都讀去哪了🫠),才長舒一口氣,離開考場。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JC Dela Cuesta on Unsplash

現在回頭看那些題目,其實也沒那麼刁鑽,但當下的感受真的像雲霄飛車,你幾乎可以肯定自己的答案正確,卻不敢100%確信,一邊心裡沒底,一邊再寫下一題、再沒底一次,如此循環100題。後來和朋友聊天,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以上就是我準備一階醫師國考的方法和考試心路歷程。

無論是準備期間還是考試當下,都難免忐忑不安、自己給自己壓力,但如果你現在也在這條艱困的路上奮鬥的話,別擔心,你不孤單!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心理情緒,穩穩的、按部就班的、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和步調腳踏實地地努力,你一定可以順利通過!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祝所有在這條路上努力的人一切順利,加油!🥳

一階醫師國考心得分享
Photo by Laura Marks on Unsplash

Share this post

我是CYH,喜歡用文字和照片紀錄生活,喜歡旅行,也喜歡各種宅物。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聊天,互粉互讚(這什麼上世紀的網路用語)。總之,請多多指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